加州大学系统(UC)正在酝酿一场可能影响所有学生的大改革——将所有校区从“学季制”改为“学期制”。目前仅有伯克利和默塞德校区使用学期制,其他七所本科校区长期坚持每年三学季(quarter system),成为全美少数“学季制孤岛”。
那为什么现在突然要“改制”?
其实,这场改革早有端倪。60年前,UC为应对大规模入学潮,选择把学期制改为学季制,以更短时间容纳更多学生。但如今的背景变了:全国高校几乎都回归学期制,UC学季制带来的“系统分裂”问题越来越突出。
改不改?争议很大
支持者认为:
课程互通更容易。UC内部跨校选课、转学、联合科研受制于进度不同、学分对不上,统一后资源才能真正流动。
和主流同步,提升就业竞争力。全国大部分高校采用学期制,实习、招聘、暑期项目等时间安排基本按学期制节奏走。UC学生如果学季制晚放假,可能会错过关键申请窗口。
研究生与本科节奏一致。目前很多UC研究生院早已使用学期制,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无法兼容,限制了跨层次选课。
反对者担忧:
花钱太多,预算紧张。整个系统改革成本可能高达3亿多美元,而当前正值UC削减预算之际。
短期内影响毕业率和教学稳定。改制会导致课程重排、教纲重写,增加师生负担,尤其对处于在读阶段的学生影响较大。
节奏改变,学生压力不一定更小。部分学生适应了10周高强度冲刺的节奏,担心学期制反而松懈。
为什么这事对理工科学生特别重要?
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:知识的密度需要时间来沉淀。理工科的课程如数学、物理、计算机等,核心知识往往是连贯递进的。一本标准教材通常安排15–20章内容,而学季制只有10周授课时间,几乎只能压缩、跳跃甚至删减部分章节。
结果就是:学生不是在真正理解概念,而是在应对考试、硬背重点,难以建立系统思维。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教授和研究人员更倾向于学期制——时间更长,理解更深,思维更完整。
就业季时间差,机会差一大截
很多同学不知道,实习机会的获取,时间点至关重要。全国大部分企业的暑期实习岗位在每年1月–3月开放申请,而此时,学期制高校刚开学,学季制高校正处于期末季。时间错位直接影响简历投递、面试准备,长期来看也会对职业起步造成不利。
系统内“壁垒”也是隐形负担
UC一大优势是校区多、资源广,本应实现“选课自由、项目共享”,但由于学制不统一,实际操作中处处受限。很多联合项目无法匹配课程进度,部分学生即便愿意参与,也因学分不兼容被迫放弃。
最后的思考
这场改革不是简单的“换个节奏”,它背后牵动的是整个加州大学系统的教育理念、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向。对于关注理工科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同学来说,无论最终是否转换,真正需要关注的,是两个关键词:
“知识扎实度”和“机会敏感度”。前者靠时间沉淀,后者靠了解规则并适应它。
下一步,UC将发布改革影响报告并提交决策层。如果你是未来想申请UC系统的学生,这场变革值得你从现在就开始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