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庭在孩子到高二、高三才开始关心大学申请,结果发现时间太紧、活动积累不足、标化准备仓促。事实上,美本申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从7年级开始,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。下面为大家梳理7–12年级的准备路线图。




7–8年级:探索兴趣,打好基础

这一阶段还不需要刻意的申请意识,但可以逐步培养学术和习惯。
学术方面,要保持成绩稳定,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,为后续的AP、IB等课程打下语言和逻辑基础。
活动方面,可以广泛尝试社团、音乐、体育、艺术、义工等,帮助孩子找到兴趣方向。
日常习惯上,养成时间管理和独立学习能力,比单纯的高分更重要。
同时,这个阶段最好多接触英文原著,训练写作和表达。


9年级(高一):建立方向与参与感

进入高中后,应该开始有意识地为申请做布局。
课程选择要确保核心学科保持挑战性和好成绩。
活动方面,可以选择两到三个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深入参与,而不是到处打卡。
社区义工也可以开始积累,培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。
此外,可以尝试一些暑期课程或竞赛,探索学术潜力。
这一年是兴趣逐渐收拢、开始形成方向的阶段。


10年级(高二):学术进阶与活动加深

这是关键的准备节点。
在课程上,可以逐步选修AP、IB或Honors课程,展示学术挑战力。
在活动上,要集中精力在一到两个方向深耕,争取担任领导角色或做出成果。
学术上,可以尝试适合自己的竞赛,比如数学、科学、人文写作等。
标准化考试方面,最好在这一年开始SAT或ACT的训练。
暑假时,可以参加与未来方向相关的夏校、科研或实习,提升履历。
这一阶段的目标,是把兴趣变成主线,并形成学术和活动的深度。


11年级(高三):冲刺与打磨

这是申请准备的黄金阶段。
GPA必须保持稳定,不能下滑。
在活动上,要有成果的体现,比如科研论文、社团项目、社会影响。
标准化考试要尽量在秋季前完成,避免和申请冲突。
与老师建立好关系,争取拿到有分量的推荐信。
暑假前后要完成选校规划,确定冲刺、匹配和保底的组合。
这一年的暑假是文书准备的关键期,需要集中时间打磨个人故事和申请材料。


12年级(高四):申请执行期

这是成果交付的一年。
暑假开始着手文书写作,开学后逐步定稿。
各类申请材料要有条不紊地整理和提交,包括UC、Common App、ED、EA等。
部分院校有面试要求,需要提前准备。
申请后仍要保持成绩,避免录取被撤销。
同时也要准备好备用方案,比如保底校、转学或国际项目。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