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学生在提交申请后,都会收到大学发来的校友面试邀请。
不少家长和孩子听到“面试”两个字就开始紧张——
要不要准备自我介绍?要不要背学校资料?会不会问很难的问题?
其实,校友面试不是“考试”,而是大学了解学生、学生了解学校的一个双向交流机会。
但想让这场面试真正加分,确实有一些细节需要提前准备好。
一、熟悉自己的申请材料
这是最容易忽视、却最重要的一点。
校友面试官通常会根据学生的申请资料来提问——包括主文书、活动列表、专业方向等。
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申请内容不够熟,回答时就会显得生硬。
在面试前,孩子最好能重新阅读一遍自己的Common App或UC申请材料,
特别是活动部分,想清楚每个活动背后的故事和收获。
比如:
-
为什么会选择做这件事?
-
在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挑战?
-
有没有让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?
这些问题看似简单,但回答是否自然、是否真诚,往往决定了面试官对你的印象。
二、准备对专业方向的思考
无论申请什么学校、什么专业,面试官最想听到的,都是“你为什么对这个方向感兴趣”。
很多学生容易犯的错是——只会说“我喜欢这个学科”“我擅长这门课”,
但缺乏具体例子。
如果孩子能结合自己过往的经历来说,比如:
“我在一次科研项目中发现自己很享受分析数据的过程,所以对Data Science更感兴趣”,
这样的回答会更立体、更可信。
此外,最好能了解申请学校在这个专业上的一些特色,比如课程设置、研究方向、或学生社团。
不需要背下来,只要能体现出孩子做过功课、有真诚兴趣就够了。
三、准备几个想问面试官的问题
很多面试最后都会问:“你有什么问题想了解学校吗?”
如果孩子回答“没有”,面试官会觉得准备不充分。
好的提问不一定复杂,但要体现思考。
例如:
-
“您在学校时,有没有什么让您印象最深的课程或项目?”
-
“学校有哪些资源最能帮助学生探索职业方向?”
-
“在您看来,这所学校的学习氛围是什么样的?”
这样的提问既自然,又能让对话更深入,也让面试官感受到学生的真诚。
四、注意细节与礼貌
很多学校的校友面试是线上进行的,
孩子要提前测试好网络、麦克风和摄像头,
背景尽量整洁、安静,着装干净大方即可。
如果是线下面试,准时到达、语气得体、专注倾听都非常重要。
结束时记得表达感谢,并可在24小时内发一封简短的感谢邮件,
比如:“谢谢您今天的时间和分享,我对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”
这不仅体现礼貌,也能留下好印象。
五、调整心态:面试不是“考核”,是交流
家长要帮孩子明白——校友面试的目的,不是筛人,而是了解人。
面试官通常是自愿参与的校友,他们希望找到能代表学校精神、积极向上的学生。
与其紧张备题,不如让孩子多练习“自然表达”。
有的家长会发现,孩子平时很聪明,但一到面试就“变木”;
这时可以多进行模拟问答,让孩子熟悉节奏,
重点是练“怎么真诚地表达自己”,而不是背标准答案。
一场面试,决定不了录取,但可以展示出一个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成长轨迹。
准备充分、表达自然、态度真诚的孩子,
往往能在众多申请者中留下最真实、最温暖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