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夏天,当众多家庭为高昂的夏令营费用发愁时,哈佛大学悄然向全世界递出了一份厚重的礼物——141门免费在线课程,无门槛、零学费、无需申请。
打开哈佛专业与终身学习平台(PLL),曾经需要花费数万美元才能接触到的顶尖课程,如今只需点击鼠标即可获取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不止哈佛,MIT、耶鲁、普林斯顿等顶尖学府也纷纷加入这场“知识开放”革命,掀起一股打破教育壁垒的浪潮。
藤校课程宝藏:从编程到谈判,百万资源免费学
哈佛此次开放的课程涵盖计算机科学、数据科学、商业管理、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,开放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。所有课程采用自主节奏学习模式,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学习,无需追赶课程节奏。
其中最受欢迎的CS50系列,被誉为“让文科生也能爱上编程的神课”。课程由David J. Malan教授主讲,以其深入浅出的风格著称。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入门前从未接触过编程,却能在课程中掌握Python、SQL、JavaScript等语言,甚至动手搭建AI模型。
CS50每年1月1日更新课程内容,在线版与哈佛校内课程完全同步,包括讲座、作业和最终项目。完成课程的学生还能获得Malan教授亲笔签名证书——该证书在美国市场曾标价高达数千美元。
除了编程,还有几门课程特别值得学生关注:
《应用微积分》:跳出公式推导的枯燥范式,通过捕食者-猎物模型等案例,讲解微积分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场景。
《数据科学:概率论》:借助2008年金融危机的真实案例,培养学生的数据建模思维和实际分析能力。
《薪资谈判》:由哈佛商学院谈判专家Mike Wheeler教授讲授的15分钟精华课程,专为弥补东亚学生在“争取合法权益”方面的短板而设。
《数字人文实践》:将人文学科与数据分析相结合,帮助学生构建AI时代所需的跨学科能力。
不止哈佛:MIT、耶鲁、普林斯顿齐放大招
这场教育资源开放潮并非哈佛一校独舞,更多顶尖高校纷纷加入:
MIT推出“Day of AI”项目,为8至18岁青少年设计了系统的AI课程,提供交互式编程平台、手机应用开发工具等,让学生能够像研究者一样训练自己的AI模型。
耶鲁大学通过Coursera平台免费开放多门经典课程,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Shiller教授的《金融市场》,以及该校300年历史上最受欢迎课程《幸福科学》。
《幸福科学》由Laurie Santos教授主讲,基于心理学研究,揭示幸福的常见误区,传授科学而实用的快乐方法。课程设有青少年与家长版本,适合家庭共同学习,在教育压力环境中重建积极心理。
普林斯顿大学推出的《Computer Science: Algorithms, Theory, and Machines》课程,由算法大师Robert Sedgewick和Kevin Wayne教授主讲,被誉为Coursera评分最高的算法课程之一。配套教材《算法 第四版》更被评为全球最经典的25本编程书籍之一。
课程内容涵盖算法分析、计算理论、计算机体系结构等,填补编程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空白。对于申请CS研究生项目或希望打牢计算基础的学生来说尤为推荐。
精英教育平民化:打破500万高墙的集体回应
这波藤校带头的教育资源开放潮背后,是对社会公平与教育理念的重新思考。
长期以来,藤校常被指责为“贵族俱乐部”。《大西洋月刊》曾发表文章《精英大学的终结》,指出:藤校中来自收入前1%家庭的学生比收入后50%家庭的总和还多。精英教育不仅未能促进社会流动,反而加剧了分化。
一名学生在哈佛就读4年,若加上生活费和隐性成本,家庭总投入往往超过500万元人民币。面对高昂学费的质疑以及财政压力,藤校选择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应:开放课程。
哈佛现任校长Alan M. Garber表示:“扩大招生群体背景与经历的多样性,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部分。我们要让更多人能负担得起哈佛教育。”
2025年初,哈佛宣布家庭年收入低于20万美元可获学费全免,低于10万美元则连食宿全免。MIT、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也相继推出类似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