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州大学的申请系统中,第二篇个人洞察问题(Personal Insight Question, 简称 PIQ)是这样写的:

“每个人都有创造力,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:解决问题、原创创新思维,以及艺术创作等等。描述一下你是如何展现你的创造力的。”

许多学生一看到“创造力”三个字,第一反应是:我不是搞艺术的,这题我写不了。其实不然。这道题的核心并不是要求你创作交响乐、演话剧或画抽象画,而是让你展示“你是如何以独特方式思考、表达和解决问题的”。

换句话说,这是关于你如何“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”的一题。


一、这道题想看什么?

UC 并不指望你发明下一个 ChatGPT 或创造一个全新理论,他们想看到的是:

  • 你有没有自己“与众不同”的观察角度或做事方式?

  • 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、学习、社交中展示出自己的创造性?

  • 你的创意有没有带来影响、解决问题、或改善某种情况?

创造力的形式可以是:

  • 脑洞大开的项目设计;

  • 出人意料的沟通方式;

  • 为朋友组织一场超有创意的生日派对;

  • 用非传统方法学习新知识;

  • 为兴趣深入冷门领域等等。


二、如何头脑风暴创意主题?

不妨先问自己以下问题:

  • 你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,让家人朋友觉得你“很不一样”?

  • 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小众兴趣或爱好?

  • 有没有什么项目或挑战,是你用别人没想到的方法完成的?

  • 你有没有给团队/社团/班级带来过新的点子或改变?

例子 1:非典型的学术爱好

你沉迷研究古罗马军队战术,自己绘图、复原战役布局,甚至参与历史重演活动,还因此结识国际学者、去了意大利参会。
➡️ 你的创造力是:用学术热情打破圈层,连接更广阔世界。

例子 2:为狗狗设计人生体验

你不仅陪狗散步,还为它设计障碍训练场、录视频观察行为模式、假期带它学会在桨板上站立。
➡️ 你的创造力是:在最平常的事情中投入热情与方法,赋予生活特别的意义。

这些看似“生活化”的例子,其实恰恰能打动招生官,因为它们真实、有趣,且体现了申请者的主动性、责任感和观察力。


三、常见误区提醒

❌ 误区 1:我不是艺术生就写不了

✅ 正解:创造力不限于艺术,日常生活中的灵感、坚持与巧思同样动人。

❌ 误区 2:我没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创新

✅ 正解:招生官不要求你发明火箭,他们更看重你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并产生正面影响


四、写作小建议

  1. 讲故事,不要讲道理
    用具体的事件和细节带出你是如何展现创造力的,而不是空泛地说“我很有创意”。

  2. 展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
    哪怕项目最终没有成功,只要你展现了思考、尝试和坚持的过程,也非常有价值。

  3. 点出影响力和成长
    创造力不只是脑洞大,更是如何影响了他人、解决了问题,或让你自己变得更成熟。


结语:

这道题是展示你独特性的绝佳机会。不要被“创造力”三个字吓住,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“是不是做艺术”的二元思维里。你的热情、方式、勇气与思考——这些才是大学真正想看到的。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