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申请过程中,面试作为一个“面对面展示自我”的重要环节,虽然不是所有学校都强制要求,但如果有机会参加,往往是展示个性、表达动机的重要窗口。

大部分学校的面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:评估类面试介绍类面试。了解它们的目的和形式,有助于更好地准备与应对。


一、面试类型详解

1. 评估类面试(Evaluative Interview)

这类面试的结果会被纳入正式申请材料,交由招生官参考。因此,整体流程更为正式,面试官对申请者的表达能力、思维方式、匹配度都会形成书面评估

虽然以学校提问为主,但申请者也有机会反向提问。所提问题的深度与方向,往往也能体现申请者的准备程度与思考习惯,切记不要空手而来。

2. 介绍类面试(Informational Interview)

这类面试更侧重于信息传递。学校希望通过面对面的方式,帮助申请者更了解校园氛围与学术资源,同时鼓励其最终选择入读。虽然结果不计入评估,但是一次深入沟通的宝贵机会,可以大胆发问,展现主动性和求知欲。


二、常见面试形式盘点

1. 招生官面试(Admissions Office Interview)

这类面试由校方人员直接主持,属于正式评估类面试。多为现场进行,但也常采用远程视频形式,时长约30分钟。

目前仅在少数学校保留此形式,如哈佛、耶鲁、达特茅斯等,且一般面向到校访问的高二学生开放,覆盖范围有限。

2. 校友面试(Alumni Interview)

由认证校友主持,是目前最普遍的评估类面试形式。一般安排在申请者所在城市或线上进行,形式相对轻松,但内容涉及全面

面试官会围绕经历、兴趣、动机、专业意向等展开交谈,并在面试后撰写评价提交至招生办公室。

例如:普林斯顿、MIT、斯坦福等均提供校友面试。
不过由于资源限制,并非所有申请者都能获得安排。

3. 第三方面试(Third-Party Interview)

部分高校接受由第三方平台组织的视频面试,如 InitialView、Vericant 等。这类面试需提前预约并缴费,视频可重复录制,挑选最佳版本提交

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学校包括:杜克、西北、布朗、哥大、南加州大学、卡耐基梅隆、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。

此类面试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现场面试,尤其适合申请材料中缺少主观表达维度的同学。

4. 在校生面试(Current Student Interview)

这类面试由在读学生主持,更偏向介绍性质,重在交流而非评估,适合用来了解学校生活、课程设置等实际情况。

虽然不影响录取结果,但也能作为了解文化氛围的直接途径。

5. 视频录制提交(Video Submission)

部分学校提供上传短视频的选项,一般为90秒至2分钟,可自由展示个性、讲述故事,或围绕指定主题发言。

常见平台如 Glimpse,允许上传原创视频进行补充说明。当前如芝加哥大学、布朗、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、纽约大学等均接受视频材料。

视频提交不算正式面试,但能以更具象的形式展现申请者的语言表达、个性特质、思维方式,是对纸面材料的有力补充。


三、特别提醒

  • 面试不是必选项,但是宝贵机会,尤其对于需要弥补其他材料中不足之处的同学。

  • 所有面试,无论正式与否,都应认真准备,包括常见问题的练习、自我介绍、问题提问等。

  • 了解学校具体面试政策非常重要,建议每位申请者提前查阅目标校官网,明确是否有机会参加面试及面试安排方式。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