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6年美国本科申请季已经正式启动。今年的申请环境比往年更加复杂,对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来说,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。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。



本土学生扩招,国际生录取率下降

随着美国高校面临“入学悬崖”,许多学校选择扩大本土学生的录取规模,以保障学位占满和维持校园活力。对本土申请者来说,这是一个难得的利好趋势。
但与此同时,国际生的录取比例在下降。部分院校由于财政和招生政策调整,对国际申请者的名额收紧,使得国际学生的录取难度有所增加。换句话说,本土学生会有更多机会,而国际学生需要更加提前布局,尤其是在早申请环节抢占优势。


标准化考试的回归

SAT、ACT等标化考试正在逐渐恢复为申请中的重要因素。过去几年很多学校采取“可选提交”,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名校重新要求提交,或者将分数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。
如果学生的分数优秀,建议一定要提交,尤其是申请顶尖院校时,能够成为有力的竞争加分项。即使是Test-Optional的学校,高分也能帮助学生脱颖而出。


ED和EA的作用

在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,Early Decision(绑定录取)和 Early Action(非绑定录取)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放大。数据表明,ED/EA的录取率通常高于常规轮。如果学生对某所学校志在必得,ED是提升录取几率的最佳选择;而EA则提供了更多灵活性,既能提前获得录取机会,又不会失去常规轮的选择空间。家长和学生需要在规划阶段就明确策略,避免因仓促决策错失良机。


申请人数与质量的变化

申请人数继续增长,申请总量已突破历史新高。同时,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在早期申请环节集中出手,这意味着顶尖学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。
不仅如此,申请人的整体质量也在提升。更多学生拥有高分成绩单、研究经历、丰富的课外活动,这使得“脱颖而出”更加困难。申请者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经历和文书展现独特性,才能打动招生官。


AI在申请中的角色

人工智能在申请过程中已经不可忽视。一方面,学生利用AI获取写作灵感、优化文书结构,甚至模拟面试问题;另一方面,部分高校和平台也尝试使用AI工具来辅助审查申请材料、评估文书原创性和逻辑性。
然而,招生官强调,他们希望看到真实、个性化的表达。完全依赖AI生成的内容很容易被识别,甚至可能适得其反。正确的做法是:把AI作为辅助工具,而不是替代品。


家长的重心:规划与文书

对家长而言,今年的重心应放在申请整体规划和文书辅导上。时间节点的把控(如ED/EA截止日期、FAFSA提交时间)、活动记录的整理、文书的多轮打磨,都是决定申请成败的关键。家长既要做孩子的后勤支持者,也要成为合理的提醒者和督促者。


Financial Aid不可忽视

很多家庭因为看到名校学费高昂而放弃申请,但事实上,许多顶尖大学拥有非常雄厚的奖助学金体系。FAFSA和CSS Profile的及时提交,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厚的资助。对于中产家庭来说,合理利用Financial Aid,有时能让常春藤的实际花费低于州立大学。家长必须重视这一环节,避免因为误解而失去机会。


总结

2026年的美本申请注定是充满变数的一年。本土学生扩招带来了新机遇,国际学生则需更加提前布局;标化考试回归让成绩的重要性上升;ED/EA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录取结果;申请人数和质量双升,加剧了竞争。与此同时,AI正在改变申请方式,但学生的真实声音依旧最重要。最后,家长在申请规划和Financial Aid上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。

在这一年,唯有更早规划、更清晰定位、更扎实准备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会。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