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请季一到,很多同学都会关注“早申”。提前拿结果,看上去既安心,又能增加录取机会。可一旦真的收到了录取,问题也来了:要是后悔了,还能放弃吗?
1. 先分清三种早申
ED(Early Decision,提前决定)
这是“绑定”的早申。递交的时候,学生和家长都要签承诺:一旦录取,就必须去这所学校,并且撤回所有其他申请。
EA(Early Action,提前行动)
这是“非绑定”的早申。录取后,你可以选择去,也可以不去,完全自由。
REA(Restrictive Early Action,限制性提前行动)
介于两者之间。申请时会限制你不能同时申其他早申,但录取后不强制入读。
2. ED能不能反悔?
从原则上说:不行。
ED就是一份契约,录了就该去。但现实中确实存在极少数例外:
-
经济问题:比如学生录取后发现学校给的奖学金或助学金不足,家庭真的负担不起,可以提出退出。
-
突发情况:家庭搬迁、健康问题等。
但要注意,单纯因为“后悔了”或者“拿到更好的offer”就放弃,不仅会给自己留下诚信问题,也可能影响整个高中未来学生的声誉。
3. EA/REA要轻松很多
EA和REA的录取都不绑定。
比如,有同学EA录取了一所州立大学,之后在常规申请里又拿到了更心仪的藤校,那完全可以自由选择,去自己最想去的学校。
所以,真正需要慎重的,是ED。
4. 给申请同学的建议
-
想清楚再交ED:这所学校是不是你真的“第一志愿”?家庭能不能负担学费?这些都要在申请前确认。
-
别把ED当投机:有些学生觉得“ED录取率高,先抢个坑再说”。结果录了以后后悔,就很尴尬。
-
有顾虑就走EA/REA:这样既能提前知道结果,也保留了更多选择权。
总结
能不能放弃,关键要看你申的是哪种早申:
-
ED=绑定,除非经济或重大变故,否则不能放弃。
-
EA=非绑定,录取后自由选择。
-
REA=有限制,但不强制入读。
一句话:ED是一份承诺,EA/REA是一份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