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美国大学申请里,推荐信几乎是“标配”。常春藤和很多私立大学都会要求老师或辅导员写推荐信,帮助招生官了解学生的个性与潜力。
但加州大学(UC)系统很特别——它不要求推荐信。很多家长会疑惑:为什么?难道 UC 对学生的要求更低吗?
其实,原因恰恰相反。
公立大学的逻辑:公平与机会最大化
UC 每年收到的申请量高达几十万份,如果每份都要看推荐信,不仅工作量巨大,还会造成标准不统一的问题。
-
有的学校老师很会写,把学生写得光芒四射;
-
有的老师不擅长写作,即便学生很优秀,推荐信可能也平平无奇。
这样一来,反而容易让背景资源好的学生更占优势,而资源有限的学生吃亏。
为了避免这种不公平,UC 选择取消推荐信,主要看学生自己提交的成绩、课程、活动和文书。这让所有申请人都站在更接近的一条起跑线上。
对学生意味着什么?
-
学术表现更关键
UC 特别看重 10、11 年级的成绩和课程难度。能否在学术上保持稳定表现,是录取的第一要素。 -
活动和文书更重要
没有推荐信来补充信息,学生就必须通过活动和 PIQ(申请文书)来展示兴趣、个性和成长。写得真诚、有逻辑,比堆砌成就更能打动招生官。 -
资源差异影响被弱化
没有推荐信,家长不用再担心“老师不熟、不帮忙”这种情况。拼的不是人脉,而是孩子自己四年的努力。
常见误区澄清
-
是不是完全没有推荐信?
在极少数情况下,UC 会单独联系个别申请人,要求补充推荐信。但这是特殊情况,不是常规要求。 -
是不是比私立名校要求低?
并不是。UC 只是把评价体系做得更量化、更公平,尤其强调学术和长期投入。对学生来说,这反而意味着更直接、更透明的竞争。
结论
UC 不要推荐信,并不是“降低门槛”,而是为了保证招生的公平性和可比性。
对学生而言,这其实是一种机会:不用依赖外部资源,全靠自己成绩和故事说话。
所以,与其担心“老师不给力”,不如专注于:
-
保持学术稳定;
-
活动有持续性;
-
文书写出真实的思考和成长。
在 UC 的录取体系里,这些,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